“干!”是維東的口頭禪。這個一畢業(yè)就到了航天二院中天鵬宇公司特種裝備配套中心的小伙子,憑得就是這股子踏實肯干、勤奮好學的勁頭,一年出差最多三百多天,不是在茫茫黃沙的外場保障方艙,就是在千里迢迢出任務去外場的路上……戈壁大漠、塞北邊陲,他用腳步丈量著祖國大地,把對航天事業(yè)的熱愛鐫刻進閃亮的青春!
特裝“出差王”
入職八年,2920天,維東僅出差就超過了2000天。八年來,他年均出差250多天,最長的一次達到了337天,常常是接到任務說走就走,忙起來更是無縫銜接、直接轉場。這些年他在單位的時間就沒有連續(xù)超過一個月的時候。
2021年,任務在身加上疫情期間就地過年的要求,他在外場保障第一次沒能回山西老家陪父母過年;2022年,特裝處保障任務激增,他幾乎就沒回過家,連結婚都是趕在任務間歇“抽空回家結了個婚”;2023年就更忙了,在外三百多天……提起家人,維東心有愧疚。如今身為準爸爸的他,又多了一份牽掛,“兩邊老人還有我愛人知道我在航天,都說這是在給國家做貢獻,倍兒有出息,除了讓我好好干啥都不跟我提。咱還能說啥,就是一個字——干唄!”維東滿臉驕傲又欣慰地說。
淡定“小孩哥”
一畢業(yè)就來了特裝的維東,日常主要負責產(chǎn)品的運送和外場方艙的保障。面對長期出差、條件艱苦的現(xiàn)狀,他倒是淡定得很,長期在外出差被曬得黢黑的臉上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:“這算個啥,早習慣了,跟那些老師傅比起來,現(xiàn)在好太多了。嘿嘿,再說這幾年,咱也算走遍大江南北,開了眼界了,也見證了咱們國家航天事業(yè)的發(fā)展,值!”
維東“值”字的背后,是千里運送的使命必達。沿途路況復雜、天氣多變,甚至還有突發(fā)情況。對特裝師傅們來說不光要有過硬的駕駛技術,還要吃得了苦、耐得住寂寞、經(jīng)得住考驗。疫情期間因為部分高速出口封閉,維東他們只能以車為家,睡袋加泡面,有時就只能干啃面包……等安全送達后,還要對接試驗隊方艙,從轉運、組裝、鋪設線路、檢查到巡檢、維護、保障、撤離……全流程統(tǒng)籌協(xié)調(diào)與管控,有時冬天遇上保障任務,常要夜里兩三點出發(fā),冒著北方零下三十七八度的嚴寒,趕到方艙提前啟動設備做好預熱,為試驗隊員們一天工作的順利開展做好準備。若是同時保障兩三個試驗隊,離得近還好,遠得就要來回“趕場”,任務最重的時候維東就像陀螺一樣,腳不沾地,幾乎連軸轉……還有一次,任務馬上要進入倒計時了,方艙突然停電,在一片“啊”聲中,維東沉著冷靜、爭分奪秒緊急啟動備用發(fā)電機,在最后一刻保障了任務的順利進行,大家都說維東年紀不大,卻有顆遇事不慌淡定處之的“大心臟”。
外場“百事通”
外場對維東來說就像第二個“家”,一年絕大多數(shù)時間都泡在這兒。作為方艙的管理員,過硬的技術加上熱心腸,讓維東成了試驗隊員們的最佳拍搭檔,也有了“百事通”的綽號。
還記得第一次跟師傅來外場時,維東因為年紀小,大伙兒都把他當小孩看,“那時可真是兩眼一抹黑啊,能咋辦,干,不懂就問、不會就學唄!”維東一直把師傅說的“做保障工作就得啥都知道啥都會”記在心上,做工作中的有心人,幾年歷練下來,如今的維東也成了大家口中的維東師傅、東哥,除了自己分內(nèi)方艙保障的工作,像少了零件工具去哪兒買、缺了物資怎么辦、加氣辦證要找誰……這些零零總總的事,就沒有維東搞不定的,大家都愛來找維東幫忙?!笆裁捶謨?nèi)不分內(nèi)的,搭把手的事,不都是為了任務圓滿完成嘛!”就這樣,一來二去維東和試驗隊員們都處成了朋友,大家彼此守望、互相支持,有的試驗隊來了點名要維東來做他們方艙的管理員,說的最多的就是,“維東啥都知道啥都會。交給他,我們踏實、放心!”
這就是維東,一個一門心思撲在崗位上,干字當頭的90后。在特裝,在這個用忠誠和擔當把“有困難找特裝”的諾言寫在戈壁、寫在高原、寫在無人區(qū)的光榮集體里,還有很多像維東這樣的航天人,他們沒有豪言壯語,只有默默堅守,無悔付出的背后是新時代航天人“功成不必在我,功成必定有我”的無聲誓言?。ㄎ?馬琳)